第06版:船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

“雪龙”号重焕新生再破浪

“雪龙”号。 江南造船供图

□ 全媒记者 樊雪菲

二十余载的岁月,几十次的极地航行经历,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宛如一名身着钢躯铁甲的战士,在风与雪、浪与冰的战斗中所向披靡。虽已是“船中老者”,但责任与光荣仍在。

10月22日,“雪龙”号在接受中船集团所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为期4个多月的“焕新”工程后,离开了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南极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随后将在南极冰区附近同“雪龙2”号会合,破冰斩浪开启“双龙探极”时代。

近年来,中船集团江南造船通过一次次的“手术”,换心易脏、更容换貌、完善机能,让“雪龙”号宛若重生,不断创造着一个个海上奇迹。“用‘满血复活’来形容这次大修不为过。”“雪龙”号总监修师徐晶晶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让‘雪龙’号在极地继续‘腾飞’十年左右!”

饱经风霜战极寒

这是“雪龙”号继2007年科考功能改造、2013年主机“换心”工程后,经历的第三次大修,江南造船对船上近2000米的焊缝进行了修复,确保“雪龙”号“满血复活”。

江南造船工作人员介绍,“雪龙”号原是乌克兰的赫尔松船厂建造的破冰运输船,1993年被我国购入,后对其投资、改装,增添了海洋调查基本设备、增建科考实验室等,成为一艘极地考察船。运行至今,已先后35次赴南极,9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雪龙”号不仅是国内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经过20多年的运营,‘雪龙’号主船体的外板,特别是艏部,经过长时间海冰的摩擦和海水的腐蚀,油漆脱落,外板的焊缝基本上呈现蜂窝状,有些地方甚至被磨得凹陷了。而且船体结构中也有多处被锈蚀,金板、钢板变薄的程度超过了一定的厚度。”徐晶晶告诉记者。

今年早期完成了历时130多天、3万余海里的航程后,久经极地科考严酷环境历练的“雪龙”号“老病未愈又添新伤”。

“今年‘雪龙’号进场后相当于焕然一新。”徐晶晶透露,此次“焕新”工程涵盖船体结构及甲板设备修理、船舶动力及辅助设备维修、实验室区域及设备修理在内的384项工程,除把被撞坏的区域修缮一新外,主要解决了“雪龙”号船体结构的安全隐患。

“雪龙”涅槃闯三关

如果把“雪龙”号这次大修缮比喻为闯关的话,那么江南造船闯过了三关。

“第一关是工艺关。”徐晶晶举例说,比如要对近2000米的焊缝进行重修,施工前就必须有一个针对船体焊缝修理的工艺。为此,江南造船组织船方和CCS等有关方研究讨论,制定了一整套焊缝修理工序和工艺:按照外底板区域——艏、艉区域——船舯区域的先后顺序进行焊缝返修。同时,船厂采取“刨一段、留一段”的工艺来保障船体结构,对于长度超过1000毫米的焊缝,采取逐段间跳的形式清理缺陷及焊缝修补,以500毫米为节点,将节点焊缝两端各延伸50毫米后分段碳刨清除缺陷、打磨、焊接。

闯过第一关后,紧接着就是天气关。

炎炎夏日,钢板上的温度已经超过七八十度。由于焊接等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工人“全副武装”,船东、船厂、船级社、监理等各方钻船舱、补焊缝、控质量,厚厚的工作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徐晶晶告诉记者,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修工作,车间里工作人员轮番作业,一人换下,另一人马上替补进场。江南造船维修项目组接受着烈日的“烤”验,坚持在修复工程的第一线,以高强度、快节奏、好质量完成了“雪龙”号修复工程。

安全关是贯穿此次修复工程的“关键环节”。

“营运船与在建船不同,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徐晶晶表示,“营运船中有很多油管、油舱,在进行焊接、通风测爆等工作时需要反复确认所有易燃易爆物品被清除出场。”他举例说,如果某一区域割焊时背面是机舱,那么就要反复确认所有油管、油舱中的每一滴油都被清除掉了,再进行灵活作业。

闯关涅槃,在江南造船维修组全体人员的接力奋斗下,“雪龙”号宛若重生。

脱胎换骨展新颜

10月15日,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作为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将和“雪龙”号一起“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的格局。

资料显示,“雪龙2”号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摸边探底、潜力评估”调查能力、艏艉双向破冰能力,船舶机动能力大幅提升。该船安装有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设备,可承担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等环境基础综合调查观测研究任务和极地考察站部分物资运输任务,具备有关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能力,能够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油气、生物等调查。

然而,“考虑到我国极地科考任务的需求,虽然‘雪龙2’号现已服役,目前我们仍不能放弃‘雪龙’号。”徐晶晶说。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服役周期长、科考设备的安装等因素,科考船的建造对船体的精度和平整度要求近乎苛刻,这也是建造“雪龙2”号耗费了近十年的原因之一。

“本次大修就是为了给‘雪龙’延寿,等待第三条科考船出厂服役。”徐晶晶补充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