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疏浚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9月2日 星期

传承23年的“黄骅速度”

黄骅港综合港区当年建设场景。

□ 通讯员 魏新亚 马玲 文/图

“樊经理,8月份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写好了。您看下。”

“一天就写好了,效率挺高啊。”

“黄骅速度嘛!”

这是9月1日中交疏浚天航局滨海公司黄骅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樊利明和预算员张晏溥进行的一段对话。张晏溥口中的“黄骅速度”早已成为项目员工的“口头禅”。

“黄骅速度”并非一句空口号,而是23年的传承。自1997年黄骅港建港,中交疏浚天航局就参与其中,先后实施了黄骅港一期疏浚、二期疏浚、液体化工码头港池疏浚等工程,为黄骅港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黄骅港启动综合港区10万吨级航道疏浚、堆场吹填等系列工程。工程不仅任务量巨大,还面临工期紧、渤海湾结冰等诸多不利因素。为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中交疏浚天航黄骅项目部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创新工艺,成功克服30年不遇的冰冻灾害,仅用11个月就完成了2—3年才能完成的1.2亿立方米的疏浚工程量,成就了世人瞩目的“黄骅速度”,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的广泛报道。

支撑“黄骅速度”的内在因子是黄骅项目部传承中国疏浚业积淀百余年形成的“战风斗浪、开拓向前、同舟共济、勇于争先”进取精神,结合建设黄骅港二十余年的实际,凝练形成的“速度文化”。

翻开黄骅项目部《文化手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规范高效、务实创新”的管理理念;“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项目精神;“一是一、二是二、说一不二”的作风理念等跃入眼帘。伴随着常态化的宣贯教育和全员的身体力行,这种“速度文化”早已融入项目员工的骨子里,为黄骅项目部全体员工提供着价值准则和工作导向,成为推动项目生产管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的原动力。

在“速度文化”的指引下,黄骅项目部的管理方式也显得与众不同。每天早上七点五十,黄骅项目部员工都会准时到达会议室,利用上班前的十分钟,项目负责人樊利明会将当天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对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节点、质量标准等提出明确要求。此外,项目部员工每个月都会制订月度工作计划,并严格做好落实。有时遇到临时任务占用时间,便在事后加班加点,确保工作按计划执行。

“速度文化”的熏陶和计划的刚性执行,使黄骅项目部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工程进度也得以快速推进。2014年,在黄骅港20万吨航道工程扫浅项目中,“通旭”轮通过精准控制扫浅点,提升效率40%;2018年,黄骅港南防波堤施工,项目部通过优化铺排和抛石工艺,节省施工时间近半;今年,在黄骅港物流中心软基处理工程土方堆载施工中,黄骅项目部通过组织劳动竞赛,充分调动施工班组生产积极性,工程提前10天完成。

今年初,黄骅项目部承建了黄骅港20万吨级航道改造提升船窝挖泥工程。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又赶上新冠肺炎疫情,施工压力非常大。为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全体员工上紧发条,全身心投入工作,并通过优化施工工艺、调整人员休换班计划、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等,用50余天就完成疏浚工程量880多万立方米,参建船舶平均超产130%以上,再次展现了“黄骅速度”。

二十多年间,中交疏浚天航局黄骅项目部在黄骅港建设工程40余项,创造产值超110亿元,并斩获省部级等各级奖项30余项,在渤海之滨画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化不息,奋斗不止。传承至今的“黄骅速度”将继续为这支疏浚行业的基建队伍建功立业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