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辉
全国有不少叫“红巷”的地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武昌红巷。这条红巷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附近,临近长江,全长不到一公里。这条短短的巷子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过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红巷附近的武昌实验中学读书,每天都会经过这条小巷。那时小巷里都是破旧的民居,房龄都有好几十年,一些红色景点“隐居”其中,别说外地人,本市人不问路,恐怕也很难找到。如今周边已经焕然一新,红巷里道路宽阔、整洁,绿树成荫。
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红巷13号,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校舍建于1904年,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里面有四栋砖木结构房屋,学校中间是一个操场。农讲所从1926年底开始筹备。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等共产党人都曾在农讲所任教。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摸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中央农民讲习所为这一战略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距农讲所200米远的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故居,它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泽东在那里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旧居内家具、床铺、蚊帐,“配置”十分简陋,让人感受到共产党人毫无私心,不追求个人享受,一心为了国家民族而革命的高尚情怀。
距毛泽东故居不远,都府堤街20号是中共“五大”旧址暨陈潭秋故居。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此召开。这次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大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首次选举产生了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红巷的旁边有个小公园,以前曾是儿童公园,如今重建成了“武昌廉政文化公园”。园内山水石上,雕刻着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廉政建设的语录手迹,另有党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领导成员群雕。
相比于只隔了两三百米的户部巷美食一条街,红巷显得十分寂静。正是过去岁月里,红巷革命先烈的不懈奋斗,才换来了户部巷里如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游人到武汉,必去户部巷打卡,同时也应该去红巷看看,了解这座英雄城市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