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最美水运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4月17日 星期

引航日志

“挪威希望”轮。
引航员与船员沟通。
引航员的手套里满是汗水。

□ 通讯员 金校 /文 孙东明/图

日期:4月12日

天气:晴 最高气温33℃

虽是阳春,胜似初夏

引航船舶:巴拿马籍散货船“挪威希望”轮

船长225米,吃水6.8米

引航任务:江阴至宝山(出江)

引航员:范正强、孙东明

两位80后引航员范正强、孙东明刚刚结束短暂休整,4月12日是参加新一轮“引航专班”的第一天,一个月的闭环工作和隔离就这样悄然开始了。他们和其他引航员一样,已经习惯了一次次地集结,逆行成了家常便饭。每一次进入专班,都是一次心灵的考验、一次漫长的极限挑战。

8时30分

范正强、孙东明在各自的房间里收拾行囊,为一天的引航做准备。镶嵌四道金杠的帅气制服已经不适合穿在防护服里面,他们换上轻便的作训服,让每一次引航更像是一次战斗。

这次引领的巴拿马籍“挪威希望”轮,于4月8日装载5万余吨进口粮食抵达江苏江阴港,卸货完毕后空载出江,驶往下一港——山东青岛港继续装载货物。船上19名外籍船员,分别来自乌克兰、埃塞俄比亚和菲律宾。近日来,沿江下游有的城市为了防疫需要而静默,但是引航员们无法停歇,引领一船又一船民生物资和生产物资源源不断到沿江各港。尽管很少有人知道长江上的这群“大白”,但是他们始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守护万家灯火,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9时15分

范正强、孙东明已经穿戴好防护装备,登上“挪威希望”轮的驾驶台,乌克兰船长见到两名引航员的到来,主动打招呼问好。也许口罩和防护服让大家觉得有些“疏远”,但是引航员与外籍船长的沟通一如既往的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一级引航员范正强是这次引航任务的带队引航员,他联系离泊拖轮协助、指挥协调码头解缆工、精准下达每一个离泊指令……副班引航员孙东明协助发布船舶离港动态、提醒主班引航员主航道情况、主动与附近船舶联系并明确会让意图……两名引航员没有事先约定分工,却如同商量好了一样默契,彼此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也许这就叫职业操守。船舶还未开出,引航员的手套里已经有不少汗水,防护服里也已经湿漉漉一片,非常难受。

10时30分

“Dead Slow Aheard……Starboard Twenty……Slow Aheard……Midship……”200多米长的巨轮在两名引航员的指挥下,完成180度大转向,顺利进入下行主航道。“055 steady!”范正强下达了进入主航道的第一个航向指令。“Course 055,sir!”船舶抵达指定位置后,外籍舵工礼貌地回复引航员。联系、会让、下达指令、回复……“挪威希望”轮迎着太阳,一路向东驶去。

12时

“挪威希望”轮驶过沪苏通公铁大桥,两名引航员开始相互轮换,到驾驶台外面补充“能量”。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船上的餐食不能吃也不敢吃,孙东明走到空旷的驾驶台外面,小心翼翼地取下口罩,做好消杀,喝了几口水,吃上几口自带的干粮,迅速到驾驶台换下主班引航员。同样是几口水加几口干粮,范正强迅速进入引航工作状态。

甚高频里传来同事的声音,大家隔空寒暄、互致问候。因为有了疫情,相互熟悉的引航员之间也很难碰面,大家更多地通过甚高频电话、通过线上而非线下进行沟通交流。

16时15分

“挪威希望”轮顺利抵达上海宝山交接水域,接送引航员的引航小艇从不远处迎面驶来,7个小时的引航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两人顺利登上交通艇,靠岸后消杀、脱卸防护装备,所有脱卸环节不能有半点马虎。受疫情影响,引航员返回集中居住点的陆上交通时间变得更长。

17时45分

范正强和孙东明终于回到了专班引航员集中居住点,进入各自的房间……

从出发到结束,这次引航历经10个小时,引航员在船工作7个小时。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引航员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工作困境,两年多的煎熬,仍在持续!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