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吴笛 文/图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一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尽显巾帼建功新时代的豪迈。从宜宾到上海2800余公里长江通信系统的各条战线上,通信女将们不爱红妆爱武装,常年坚守在长江航运通信信息化建设一线,与江水为邻,与线路为伴,把“她”力量汇入时代的洪流,成为实现美丽长江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明亮的镜片背后是专注的眼神,代码在屏幕上不停地滚动,虽然面有倦色,但点完回车键后的余起怡,眼里却难掩兴奋之光。“成功了!”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区域语音告警平台在余起怡的电脑里悄然问世。
贴着长江通信徽章的工作日记本上,简单却清晰地记录了余起怡思考的日日夜夜:7日在执法大队调研,有同志提出一旦辖区发生航行规则变化或遇恶劣天气时,就要派人一直守在VHF旁边,不停喊话提醒,浪费了人力不说,工作效果也不好;9日在办公室,如果有一套系统能够在指定范围内自动检测到驶入的船舶,还能通过VHF发出语音告警信息,执法大队同志提的这个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12日在家,雏形已经在脑海里有了,可那两行关键代码始终调不通;17日在家,现在脑子里全是代码的结构和逻辑,只有再试再写……
为了突破区域语音告警平台的技术瓶颈,余起怡满负荷、高强度的泡在电脑前跑代码,但始终没有理想的结果。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在数百次的推翻又数百次的重建架构之后,余起怡终于将成熟可控的区域语音告警平台送到了执法大队,而距离第一次去调研听取需求还不到半年时间。
就在同事们为之欢呼雀跃时,初战告捷的这位准“95后”女程序员,却把目光对准了更高的方向。
2022年2月,余起怡加入了长江北斗团队,用自己的开发经验和专业技术与时间赛跑。打造北斗高精度、智能化、低延时的北斗智能语音服务系统是她的新目标,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而这正是青春最亮的底色。
同样是技术出身的黄珊是地道的武汉人,却在黄浦江边扎下了根。2008年,通信科班出身的黄珊加入了长江上海通信管理局的大家庭,写得一手好代码的她,初生牛犊就把单位建网站的活儿漂漂亮亮地拿下了。一年后,黄珊搬着行李到综合处报到,开始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起初,习惯于在代码世界徜徉的黄珊,好似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每琢磨一篇文章都得熬好几个夜。害怕带来了抵触情绪,黄珊甚至尝试过逃避,但如果在新的起点站不住,就将永远倒下去,她努力起跑,这一干就是近15个年头。
曾经做过多年团委书记的黄珊很爱与青年聊天。“与珊姐谈心,给人邻家大姐姐的感觉,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散发开来,不是香水味,也不是女人味,而是真诚的味道。”身边的青年职工这样评价黄珊。
居住证办理是困扰上海通信管理局广大青年职工多年的“宿疾”,没有居住证,扎根落户上海只可能是镜中月水中花。“好大姐”黄珊抓住“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契机,不厌其烦地与多部门沟通,最终推动这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看着年轻人拿到居住证时的喜悦之情,黄珊对于“干了不起的事业”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她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点滴努力,“让单位变得更好”。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工作中的较真和投入提升我们的能力,默默的加班时光,本身就是人格磨练。家庭的陪伴,让心智更加成熟。这些经历,最终会成为我们登顶高峰的经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是黄珊奉为圭臬的一段话,当梦想照进现实,可能并不是最初憧憬的样子,然而,平凡却在黄珊身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动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