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张妮 黄玲
探海先锋,纵横万里。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海事测绘事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简称“上海海测”)以“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为统领,继续深化“五个先锋”党建品牌创建,让党员队伍更具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更好地服务水上交通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党建融合促发展——旗帜鲜明定航向
在现场总指挥、党员杜仁喜带领下,浙江象山测绘项目组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难关,数据质量没有一分一毫降低,坚持守好质量关,确保航道范围内水深都达到通航设计标准。江苏南通测绘项目组在现场总指挥、党员张满龙的带领下,高效完成了多项通航尺度核定测量任务……他们发挥党员在一线的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冲在最前沿,献上了一抹别样的“工程红”,让鲜红的党旗在海事测绘一线高高飘扬。
自“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党建品牌创建以来,上海海测党委持续突出政治引领,将党的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贯穿于“苏沪浙闽”三省一市沿海测绘项目的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紧紧围绕“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党建品牌着力夯基础、抓思想、强堡垒、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而动,深化创建“探海先锋”“航行先锋”“潮流先锋”“保障先锋”“服务先锋”5个党建品牌,积极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让一线工地、船艇成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示范点,形成党建引领、业务提升、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测量队党支部以“探海先锋”建设为抓手,围绕航海保障的工作要求和测量外业的工作特性,“贯彻‘理念新’,增强履职主动性”“围绕‘格局新’,把握建设方向性”“立足‘能力新’,提升服务针对性”“推动‘融合新’,彰显发展实效性”,以“四新”促“四性”深化“探海先锋”品牌建设,全力打造海测服务“桥头堡”,深耕“家庭圈”,扩大“朋友圈”,以优质高效贴心的海测服务点亮“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
船舶管理中心党支部以“航行先锋”建设为抓手,通过党员“点”的支撑力、船舶“线”的推动力、党支部“面”的辐射力“三力联动”,努力打造“海上移动堡垒”。在重大工程、重大任务、应急扫测中,在走向深蓝的航程上,切实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一艘船艇一堡垒,犁出一道道美丽的深蓝航迹。
水文队党支部以“潮流先锋”建设为抓手,按照“高起点推进现代水文工作”的思路,集中党员力量以万里海疆线上68座长期水文站的运维管理为主干线,统筹推进党建与水文业务的融合发展,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打造“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上的“水文新军”,着力提升水文服务能级,保持水文领先优势。
数据信息中心党支部以“保障先锋”建设为抓手,充分展现“保障为民”的支部属性,着力发挥好“红色脚手架”的保障支撑作业,在网络、食堂、物资、物业、宿舍等方面亮身份、展形象,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为单位全体职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机关第一、二党支部以“服务先锋”建设为抓手,倡导“最优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理念,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建设,共同走访港航业主、航标通信等兄弟单位,为测量主业顺利开展打通脉络,用真心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打造“前哨后院的红色桥梁”。
业务相连展实力——一枝一叶总关情
9月的温州,白鹿衔花,瓯水弄潮。“为你们精准高效的测绘服务点赞!”今年,“东海e线连 建功纵贯线”测绘主题活动在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举行,温州港核心港区深水进港航道及浙江浙能温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LNG码头测绘成果交付仪式同时进行。活动上,浙江浙能温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忠将一面印有“精准测绘 助力发展”的锦旗送到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主任史晓平手中。“有了海图,外轮才能靠泊码头,你们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陈利忠一再感谢。
据介绍,作为国家发改委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长三角一体化实施重点项目和浙江省“十项重大工程”项目,浙能温州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配套15万吨级码头是浙南地区迄今为止建设规模最大、泊位吨级最高的液化天然气码头,可靠泊接卸世界最大26.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船,泊位设计通过能力634万吨/年。一期建成后年接收液化天然气300万吨,是未来浙南地区液化天然气主输入点,将有力满足浙南地区的用气需求,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到LNG码头扫测需求后,我中心立即将其列入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清单,特事特办,主动服务,及时派出扫测船舶,测出浅点,排除安全隐患。”史晓平表示。
“临危受命之下,我们迅速调遣正在宁波象山实施测量任务的测量三班组前往温州,采用多波束和侧扫声呐相结合的测量模式,对码头、港池进行了两天全覆盖外业扫测。”上海海测测绘管理科科员任祥磊告诉记者,“经过两天细心的内业数据处理,扫测成果中发现港池内有几处浅点,影响通航安全,我们便立即向业主单位报告,经研究继续疏浚,疏浚完成后,中心立即派扫测船舶前往复测,直到达到安全通航水深。”
抢时间,提效率,保交付——上海海测始终以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为抓手,切实利用航保资源优势,充分履行航海保障职能,有效体现测绘工作在“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的点状阵地辐射作用和区块横向连接作用,串联起东海沿海的履职线、责任链。
“此次测绘成果的交付,既是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联合上海海图中心按照‘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活动要求,服务辖区港航建设,促进水运经济发展,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充分履行航海保障职能,推进海事、航保一体化融合的有力举措。”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蒋见宇如是说。
机制相连促发展——安“家”才能安心
“以前,我们从上海出发到福建开展测绘工作,一直面临测量船舶、装备、人员都需要远程跨省区调配的痛点。现在好了,基地设立以后,问题都解决了。”上海海测福建项目总指挥张凯乐兴奋地对记者说。“基地也是我们的家,宿舍区内设有卫生间,配备单人床、衣柜、桌椅等,还统一配置直饮水机、小冰箱、网络电视机、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和生活设施。有了家,我们的工作就更有干劲了。”
张凯乐口中提到的基地,便是今年8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揭牌的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湄洲湾测绘基地。据介绍,该基地的设立,极大地优化了福建地区海事测绘能力供给,东海海区测绘力量将更加有效地覆盖福建沿海水域,提升福建沿海应急测绘的响应速度,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更好地服务福建地区港航经济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湄洲湾开港以来,上海海测一直承担着湄洲湾海区勘察任务,每隔几年就会派测量员对海港地形、水深水文、渔网障碍等情况进行复测修正,为湄洲湾的快速发展添上了绚丽一笔。“湄洲湾测绘基地是以上海海测和厦门航标处融合共建的形式设立,基地参照办事机构相对独立运行,上海海测将先期派遣一艘测量船常驻福建沿海,作为开展港口航道图测绘、应急测绘、通航尺度核定测量的主力船艇。”史晓平表示,联合打造湄洲湾测绘基地,将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标准对接,这也是以“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党建品牌为引领,精准测绘江海蓝图、精心服务港航发展的生动注脚。
积跬步以至千里,初心如磐厚植红色基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海测将继续弘扬“尺幅千里、追求卓越”的海测精神,志在万里,纵横经纬,以精准可靠的数据、严谨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卓越高效的测绘服务能力,一如既往地为港航建设、水上交通安全提供优质的测绘保障服务,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和水运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