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

以塔为家 守护生命之光

王同林擦拭灯器。李庆文 摄

□ 全媒记者 甘琛 通讯员 李庆文 安彤

一座塔、一盏灯、满眼的坟墓,无边的孤寂之中,他擦亮“黑夜的眼睛”,为茫茫大海中的船舶校正航向、保障安全。秦皇岛航标处叼龙嘴灯塔,守塔人王同林以塔为家,19年里、6000多个日日夜夜,守护生命之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航标人最朴实却又最坚定的信念。

“守着她,我不孤独”

1978年,当兵;1982年,转业;1998年,建塔;1999年,守塔……王同林掰着手指给记者介绍说:“到现在,19年了,我一直和她相伴,没有分开过。”

他口中的“她”,指的是叼龙嘴灯塔。19年前,单位领导问他:“叼龙嘴灯塔很重要,得要个人长期坚守,你愿意去吗?”军人出身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我愿意!”为了这句承诺,他一待就是19年。

王同林对刚来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没有水泥路,只有一条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要去最近的村子,得骑车1个多小时。更让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里四周都是坟墓,晚上静悄悄的,有什么动静,能把人吓个半死。

当时,这里的房子是三间小平房,像个仓库一样,没有窗户,不透气,夏天特别闷热。一到晚上,蚊子特别多,一巴掌打下去,满手都是血。由于偏僻荒凉,这里常有蛇鼠出没,但他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冬天时,这里气温能到零下二十多度,北风呼呼地吹,大雪下个不停。“由于温度太低,外面的雪一个冬天都不会融化。”王同林回忆说,那时他只能靠一个小煤炉子取暖,艰难过冬。他不喜欢冬天,还因为大雪封路,他没法去买菜,生活都成了问题。“离这儿最近的村子有十多里路,一尺多深的雪,一去一回,就像‘长征’一样。”

虽然工作条件很艰苦,但王同林没有任何怨言。“我当兵时就是无线电航标工,这一辈子我都忠于这份职业,我热爱这项工作。”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神中“写”着“自豪”二字。

那他当时又是如何独自一人面对无边的孤独的?王同林指着灯塔说:“守着她,我不孤独。”

“灯亮了,方向才不会错”

叼龙嘴灯塔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小庄子乡最南端临海处,为辽东湾水域过往船舶提供导助航服务,其作用十分重要。“凡是去营口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的船都得经过这儿,还有数百艘渔船,都要靠这座灯塔指引航向。”王同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守在这里,他说:“灯亮了,方向才不会错,才能保障航船安全。”

每天清晨天不亮他就起床了,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爬上灯塔去巡检,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对于59岁的王同林来讲并不轻松。“每天检查设备、灯器是否正常,检查完必须写在值班日志上。有时候灯不亮了,信号发不出去,我就马上跟领导反映,小毛病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就向处里报告。”王同林说。

叼龙嘴灯塔塔高近40米,由螺旋而狭窄的楼梯通向顶端。费了好一番力气,记者才终于到达了塔顶。站在塔顶,周边的地貌一览无余。

“这里的渔业资源很丰富,周边活动的渔船有两三百艘呢!”王同林介绍说。果然,在灯塔的西南方和东南方,我们看到各有一个渔港,很多渔船按照大小之分停靠在不同的区域内。而叼龙嘴灯塔的作用正是为这些船只指引方向。王同林说,黑暗之中,灯塔就是为渔民们点亮航程的一盏希望之灯。

叼龙嘴灯塔建成20年了,里面却十分干净,这得益于王同林十九年如一日的细心守护。每天,他会把这座灯塔从地板、楼梯到设备擦得一尘不染。守塔19年,他与灯塔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曾不止一次说过:“灯塔就像是我的家,我要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灯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热爱灯塔的一草一木,把真情都融入到了这座灯塔中。他常说:“看到灯亮,我心里踏实。”

在王同林的精心呵护下,叼龙嘴灯塔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设备维护率达到100%,航标正常率达到100%。

19年过去,叼龙嘴灯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前年,塔下的房子经过整修,已经由3间房扩大到16间房,前面的场地上还修了一个航标维修车间,室内室外也装上了监控。

守塔19年,王同林也见证了秦皇岛航标事业的快速发展。“最开始灯器是旋转的,旋转时是透镜,一闪一闪的。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三代,灯器是固定的,亮度更高,灯光可以射到更远。”他介绍说,海上的航标都装上了遥测遥控系统,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查到航标是否正常运行。

“有愧疚,更有责任”

与天斗,与海斗,与自己斗,王同林最终坚守下来。

紧握着他的手,记者感慨地说:“没想到你在这样的岗位上坚守了19年!”他淡然一笑,“习惯了!”

太多的故事,都散落在他黑黝黝的脸膛和充满志气的眉宇之间。当提及家人时,他难掩愧疚之情。自古忠孝难两全,王同林对父母是有愧意的。2001年,他接到老家打来的一个电话后,感觉天快要塌下来了,因为父亲去世了。兄弟们告诉他:父亲在弥留之际,翕动的双唇发出的是他的乳名……他多想请假回去看老人最后一眼、送老人最后一程啊!可是,他离不开,因为这里24小时都需要人守着。说起这些时,眼前这位坚强的汉子流下了热泪。

“守塔的19年间,他从来没有休过公休假、节假日。”秦皇岛航标处党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除夕、春节他都在这里过,19年都这样,没有一次例外。“过年了,开船的人都要赶着回家,我要让他们平平安安与家人团聚。有我在,灯就会亮着,他们开船就有了方向。”王同林说。

他很幸运,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2001年,他与妻子刘秀娟结婚,妻子守着他,他守着灯塔,从此,“夫妻灯塔”便成了叼龙嘴灯塔的别称,他们的故事也在北方海区流传。如今,只要一提“夫妻灯塔”,都知道指的是哪儿,说的是谁。

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女儿王慧出生了,由于灯塔处的生活条件太差,在女儿很小的时候,王同林就把她送到了镇上一对老夫妇开的寄宿幼儿园,希望她能和别的小朋友多接触。从此,他们和女儿聚少离多,无法像其他家庭一样享受天伦之乐。

“这么多年,我对家人有愧疚,但我更有工作的责任啊!”他说自己很知足,他最最亲爱的人——妻子和女儿,都非常理解他,他要把对家人的愧疚化为继续坚守的动力。

妻子从没怪过他,因为她明白,对于这样一个将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来说,一切都不奇怪。她说:“如果把航标事业比作是一棵参天大树,丈夫就只是树上的一片绿叶,没有什么能胜过绿叶对根的情意。”

明年就要退休了,王同林舍不得这份坚守了近20年的事业,他说,只要组织上需要,他愿意一直守塔,一直守到他再也守不动……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