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程璐 见习记者 杨雪 武玥伶 通讯员 赵国梁
乘风万里,直下看山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巡航在八百公里中游航道,只见长江电子航道图、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纯电力推动航道维护快艇……破浪驰骋,扑面而来,把美丽航道的宏伟乐章一一唱响。
多功能机械手,更是奏响了航道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这是我们局研发制造的多功能机械手,在中国内河航道都是首创。”武汉航道局局长邓乾焕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它在航道航标作业中能够取代90%的人力劳动,极大地提高了航标维护作业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它的出现擂响了长江航道航标作业方式革命的战鼓,将有力地推动航道全面现代化,让我们彻底告别60多年的原始作业方式。”
点燃梦想 告别肩挑背扛
长年坚守在长江上,航道人有两“苦”,一是战枯水,二是斗洪水。
2016年7月,持续的暴雨汇集成滚滚洪流,直奔长江中游而来。
“洪水夹带着大量杂草、芦苇、树枝、渔网等,不一会就大量缠绕、堆积在航标钢丝绳上,有些航标上的草渣厚到能站一个人。”对洪水带来的“草患”,长江武汉航道局副局长周彬记忆犹新,“不少航标被草渣挤压漂移甚至翻覆,严重影响了航道畅通安全和船舶航行安全。我记得有的基层处一天就被草‘打’跑了10多座航标。”
为保障航标标位正确、灯光正常,整个洪水期,航道职工们顶着热辣的太阳,与草渣作斗争——用镰刀割,用篾刀砍,用挽篙勾……“能用的工具都用上了,但往往是花个把小时清理完一座航标上的草渣,转个圈回来一看,又是一大堆草。我们一线班组基本是船不熄火,人不解衣,坚守岗位、超强度维护确保航道航标正常。”
“当时长江航道局局长付绪银就给我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加强除草渣装置的研制,把职工们从繁重原始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周彬说,“各行各业都在向机械化、现代化迈进,但是我们航道航标作业方式还非常落后,还在靠人工作业,模式跟新中国成立前没什么区别。我们一直在想尽快把实用的机械化除草渣装置研发出来,这下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一场洪水加速了武汉航道局机械化除草装置专项研究的进程。
2017年6月,第一代多功能机械手出炉,操作人员无需临水作业,通过遥控装置即能完成清除草类等缠绕物的工作。
2018年8月,武汉航道局又完成了机械手的升级,第二代多功能机械手闪亮登场,增加了航标抛锚定位等功能,更好地服务航道实际生产工作。
如今,武汉航道局已有两艘航标维护艇装备上机械手。“目前一艘船应用于长江岳阳航段,一艘应用于长江武汉航段,很受一线职工欢迎。按照每年改造2艘的计划,我们将在5年内给全局的航道维护船艇装上多功能机械手,肩挑背扛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周彬说。
屡破难关 炼就铁骨钢手
行业难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
拂去历史的风尘,早在61年前,毛泽东同志视察长江时,称赞航道人是“无名英雄”,同时提出要加快航道现代化建设。
“当时,其他兄弟单位也提出了除草解决方案,如水切割法和浮筒式旋转法等,都没真正解决清除草渣的问题。我们是在砍树机的启发下,有了做机械手的灵感。”周彬对记者说道。
而灵感从迸发到落地并不容易。
第一个难题是灵活度问题。“砍树机只能上下运动,而水中除草作业环境复杂,我们希望机械手能像人手一样灵活。”武汉航道局工程师张承松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研发人员耗时7个月开发了一套复杂的控制程序,使机械手既能上下左右前后变幅运动,又能双360度旋转,实现6个自由度的灵活作业。“不管杂草缠绕在钢丝绳哪个部位,机械手都能精准抓取。”
另一个难关是实现机械手的“小型化”。航道维护艇甲板面积较小,为了减小装置体积,他们就想将机械手做成如自动伞伞骨样的三折臂结构,但这对钢材强度的要求非常高。武汉航道局资产装备处副处长朱红灯告诉记者,经过上百次的实验与比对,他们最终找到符合要求的高强度钢HG785D。
从零到一已属不易,从一到五更是难能可贵。结合使用情况、现实需要和长远打算,他们综合考虑后,决定对第一代机械手进行升级扩能。升级后的第二代多功能机械手,按照邓乾焕的话说是实现了三大功能,四大成效。三大功能,即集清除钢丝上缠绕物、转运航道生产物资、实现航标抛锚定位功能于一身,基本覆盖了航道航标作业内容。梦想的实现,结果在成效:
——降低了劳动强度。用“汉道标305”船长檀耀军的话说,“原来需要4人协力完成的移标工作,现在只需2人即可完成。750公斤重的物资,机械手轻轻一拎就起来。”
——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来洪水期清除一大堆草起码得二三十分钟,现在5分钟以内就搞定,机械手换个手也很快,两分钟就可由锯子手变成剪刀手。”
——减小了安全风险。“现在危险性较高的作业,如丢钢丝绳、抛锚等,都尽量让多功能机械手先上。它钢打的身子骨,比我们强多了。”城陵矶航道维护基地的航道员陈卫兵开心地说。
——节约了生产成本。“机械手太厉害了,我们算了下,大件物资的搬运费,航道生产的燃油费、人力费等,都可以节约不少。”
擂鼓催征 建设智能化航道
“实现了浮标锚缆上缠绕物清除,航道生产物资转运,航标抛设定位等航道维护作业的机械化、程序化。其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广效应。”来自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重庆航运勘察设计院的专家们这样评价多功能机械手。
这是值得骄傲的事,终于弥补了短板,航道现代化也走出了关键一步。调标、除草是一线航道职工每天的必修课,职工一直期望能有所改变。这也是他们当初研制多功能机械手的动力之一。武汉航道局资产装备处处长易丁告诉记者,目前,多功能机械手正在申请4项发明专利及4项实用新型专利。第三代多功能机械手马上也要问世了。这一次要实现多功能机械手与绞关整合,实现程控,使起锚工作也达到100%机械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近年来,武汉航道局加快了改革建设发展,在加大航道现代化建设、提升公益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长江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无人测量船、纯电力推动航道维护快艇等乘风破浪,其势如破竹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已然成为推动“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建设的“先行部队”。
“目前,我们正推动‘新造船舶配备多功能机械手’纳入长江航道局‘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长江航道全面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前方星辰大海,谈到未来,邓乾焕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