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丽霞
拿糕是家乡一种古老的吃食,现在饭桌上已不多见,然而,拿糕留给我的记忆却很深。
儿时住在乡下的奶奶家,有一次,我去小伙伴家里玩,吃到一种从未吃过的饭食,别有风味,回去绘声绘色地对着奶奶描述:“好像用高粱面做的,黏黏的,吃起来很劲道,蘸着一种调制好的料汤吃的。”奶奶听了,用家乡话笑着说:“咋也是拿糕吧,奶奶也给们娃做。”
一天中午,奶奶要给我做拿糕了,我紧跟在她身边,只见奶奶往大铁锅里加了好几瓢水,等用大火烧开后,加了一点碱面,又拿来当年的高粱面粉,一边往锅里撒面粉,一边用一根尺余长的擀面棍,不停地搅动,奶奶边搅边说:“买卖在搞,拿糕在搅,只有搅到了拿糕才好吃哩。”我好奇地看着奶奶的操作,当面粉变成黏糊状,奶奶就弯腰把火底埋住,改成小火,又往锅里倒进去点土豆淀粉继续搅,锅里的面糊越来越稠,当面糊有点黏擀面棍时,奶奶就盖上了锅盖焖一会,我兴奋地等着结果。过了大约5分钟,奶奶又开始不停地搅动面糊,直到面糊变得又光滑又有弹性,奶奶说:“这回抵了。”
我一心想着赶紧吃到“拿糕”,奶奶却说:“别急,得调好盐水才能吃哩。”奶奶切好葱段、蒜瓣、辣椒末,和花椒、麻麻花放在一个大海碗里,又在一个长柄的铜勺子里倒了胡麻油,伸进火塘把油烧滚,然后趁热倒进盛作料的碗里,随着“刺啦”一声响,一阵香味扑鼻而来,青瓷的海碗里绿色的葱花、红色的辣椒、白色的蒜瓣、淡紫色的麻麻花在热油里沉沉浮浮,看着就是美味。我迫不及待地要吃,奶奶嗔怪我性急,转身从腌菜缸里舀了几勺盐水,倒进大海碗,这下蘸料才算制作完成。
夹上一筷子黏黏弹弹的拿糕,蘸上美味的汤料,细细品味这拿糕的味道,高粱面的清香,和着家乡麻麻花和老陈醋那独特的味道,在我的味蕾百转千回,余味悠长。滑溜溜、热乎乎的拿糕咽下去,顿时觉得浑身舒泰,还有什么比这美味更叫人心满意足的呢!
我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盆地,是有名的杂粮之乡,家乡的人们就地取材,在面食的做法上充满了智慧和奇思妙想,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食。
我浓浓的思乡情全被这小小的拿糕拿住了,真想再吃上一顿拿糕,再品尝一下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