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2月11日 星期

起跑定后程 奋战开门红

2月8日,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电焊技术人员正在焊接出口海外市场的海上风电塔筒设备。新年伊始,以生产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塔筒设备为主的该公司全面开工,为全年实现26万吨风电塔筒设备的生产任务保订单、稳产量。计海新 摄

□ 全媒记者 王有哲

2月7日一大早,沐浴着第一缕晨光,2艘集装箱货轮依次驶离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远程操控中心里,忙碌了一整夜的值班经理董建军告诉记者:“这两艘货轮分别来自中远海欧洲线和地中海三线,装载的货物有进口有出口。几天前我们就根据船舶数据信息和场地情况,精确制定了最优作业计划,比如接卸任务最重的‘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就开了8条作业线,确保班轮周期准时。”这是今年以来,天津港各码头开足马力、保持高效运转的一个缩影。

新年以来,交通水运行业吹响了加速生产、提质增效的“集结号”,抓进度、忙施工,重点工程火热的建设场面和一线劳动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成为春日里的别样风景。

交通项目不停工

春节期间,为了抢抓工期进度,各地在建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施工依旧热火朝天,建设者们坚守岗位,以工地为家,机器轰鸣声、施工敲打声交织在一起,拼搏迎战虎年新的建设任务。

春节假期,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南北空间索塔正进入横梁施工的关键期,工地现场1500余名建设者坚守一线,全力以赴推进大桥建设。“今年大桥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施工规模大、技术复杂,全体建设者严把安全质量关,高标准、严要求,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力推进桥梁工程建设。”有关负责人说。在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和平桥站4号出入口,多名地铁建设者忙着绑扎钢筋,施工管理人员检查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测量组人员现场测量放点,保证结构位置准确。为减少疫情影响、确保按期复工,轨道交通建设施工标段有近700名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留在当地过年,全力以赴保障顺利开通运营。

2月2日,记者走进珠江西岸、南海之滨,浩瀚的黄茅海海域上,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卧在碧水蓝天之中。现场机器轰鸣,“基建先锋”旗帜迎风飘扬,工人们正在抢抓施工“黄金期”。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大跨海工程,于2020年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珠江黄埔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目前,该项目高栏港大桥、黄茅海大桥两座主桥已全面进入塔柱施工阶段,站上新的节点向2024年建成通车的目标继续冲刺。

尽管春寒料峭,全国在建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施工依旧热火朝天,建设者们一边以工地为家,感受着情暖工地的浓浓年味,一边响应奥运精神,吹响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奋进号角,拼搏迎战虎年新的建设任务。

港口服务“不打烊”

春节的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依旧繁忙而有序。“目前为止,生产一切正常。”2月2日早上8时,果园港铁路运行部党支部书记罗家兵完成一轮24小时的值班任务,顺利与同事交接。

2月1日下午6时,一辆满载钢材的重车驶入港区。进港货物需要通过门机长桥的装卸车进行卸货,“上一批次的钢材即将完成装卸,这辆重车如果不及时进港上位,利用现有车辆进行卸载,门机长桥就要等待,达不到快装快卸的目的。”罗家兵说。

协调生产指挥中心让重车优先上位,通知长桥作好装卸准备,罗家兵很快完成一次调度。“实时了解港口情况、及时协调各方,可以达到快装快卸的目的,压缩车辆在港停留时间,提高效率。”晚上8时50分,罗家兵前往站场,安排好一辆火车的车皮牵出检查。

“我们365天都这样,港区24小时作业、工作人员三班倒,每天往返办公室、生产指挥中心、站场,累了就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春节值班和平时也差别不大。”罗家兵说。

新年以来,广大港口劳动者保障港口运作不停歇、码头服务“不打烊”,用行动诠释着责任担当,用坚守筑牢着疫情防线,奋战在火热的生产一线,保障安全生产平稳进行,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记者在厦门、广州等地港口码头采访时看到,各大港区岸桥林立,集装箱装卸井然有序,车船往来如织,一派繁忙。

港口码头繁忙的背后,是华南地区真真切切的进出口货物流转。“我们春节后第一周已经排期50多艘次的外贸班轮和29艘次内贸班轮。从目前船期和作业箱量走势来看,可以预见一季度的港口形势是一路向好的,吞吐量值得期待。”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策划室副经理张少虹说。

2月7日,虎年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盐田国际全体员工各就各位,闭环管理区工作人员达到1300人。

国外港口拥堵叠加春节囤货出口,位于深圳东部的盐田港国际码头又经历了一个异常繁忙的春节。春节前夕,盐田国际迎来新一波大型船舶的密集挂靠,港区再现泊位停满巨轮的盛况。为了避免周边交通堵塞,盐田国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堆场密度。春节期间,大量港区员工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坚守岗位,在码头堆场接近满负荷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港口生产“双统筹”工作,保持大湾区外贸进出口顺畅。

位于深圳西部的蛇口集装箱码头、赤湾集装箱码头、妈湾集装箱码头同样繁忙。记者在妈湾智慧港码头看到,码头智能操作中心的远控岸桥司机操作吊臂,从船上抓取集装箱,精准地落在自动驾驶集卡车上。自动驾驶的智能拖车根据系统规划线路行驶到堆场,由“自动化轨道吊”设备完成堆场收箱作业……

新年以来,全国各大港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开工,迎来新春“开门红”。

抢抓窗口忙复产

疫情之下,航运市场火爆,也带动了造船业发展。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造船业承接了市场上近50%的订单,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在上海,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和外高桥造船这三大造船企业新单接到“手软”。三大船企推出一系列“稳用工、保生产、送温暖”的举措,鼓励员工留沪过年,既是为了疫情防控,也是为了新年目标。

沪东中华焊接高级技师刘鹏鹏已经三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今年,他所在的沪东中华总装一部接到全新任务——建造一艘全球最大的江海联运型8万立方米LNG船。这几天,尽管新船的焊接工作尚未正式开始,但他还是闲不住,一直往船厂跑,钻进车间,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戴上面罩,在电焊的弧光中,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8万立方米江海联运型LNG船是我们总装一部第一次造,LNG船液货舱使用低温钢,这种钢材强度高,对焊接要求也高,马虎不得。”刘鹏鹏说,随着造船工艺的提升,对于造船业的工人们来说,创新是永恒的旋律。

记者了解到,今年沪东中华计划交付20艘民品船舶,将比去年多交付3艘。为了确保订单顺利交付,许多干部职工都与刘鹏鹏一样春节没有回家,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感受着虎年的不平凡,在充实的工作中奋力完成“抢订单、保交船”的任务。

人勤春早,天道酬勤。2022年伊始,交通水运行业劳动者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凝心聚力再出发,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开花结果。(全媒记者孙丹妮、杨柳、龙巍、张植凡,通讯员王喆对本文亦有贡献)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