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8月22日 星期

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

党支部成员重温入党誓词。

□ 全媒记者 万芳 见习记者 王丽娜 通讯员 包芸 章志瑶 文/图

近日,长江水位持续上涨,汉口站已接近25米的设防水位。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船舶基地管理处(以下简称船管处)党支部书记叶忠告诉记者,今年长江武汉段水位较近两年同期相比,普遍低1—2米,目前汛情整体平稳,但仍不容丝毫懈怠,全体职工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未雨绸缪 粮草先行

船管处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南岸咀上游的汉江边,每逢夏汛和秋汛,航道水情变化复杂,对于船管处而言,每次防汛都是迎接一次“大考”。

“今年4月底,船管处防汛物资已经全部准备到位。”叶忠谈起去年的防汛工作不禁感慨,“去年汛期,所有人员两人一班24小时驻守闸口,大家连上趸船洗个澡、打个盹都不敢,严防死守16天,没有一位同志请假。在我眼中,每一位同志都是共产党员!”

说曹操,曹操到。采访过程中,两名湖北省地方海事的同志上船突击检查防汛物资,记者随行看到,船舱甲板下一袋袋防汛土、编织袋、麻绳,扁担、铁锹、帐棚等一应俱全。两名海事同志掏出手机仔细拍照并做好记录,由衷地赞叹:“船管处做工作一直很到位,我们从来不担心。”

“防汛土必须是粘土,编织袋比草袋结实……”叶忠对防汛的关键点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防汛对船舶“排移”的技术性要求很高。

记者看到,从岸上连接到趸船上的有电缆、电话线、宽带线和钢绳等上十根,以及船上的锚链和上岸的跳板,随着水位涨落,船员们需要不停地调整这些设施以加固趸船,这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辛苦活。武汉的夏天骄阳似火,船甲板温度至少四十多度,洪水期间,经常一天调整三四次。

水手长老莫说:“夏、秋汛在船舱里听外面的流水声‘哗哗哗’……每秒5米多的流速,人如果掉下去,一下就被冲得没影儿了。”他在船上工作了二十多年,但每一次做“排移”都一丝不苟,从不敢掉以轻心,“上千万的国家财产和几十条人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三微”法则 丝丝入微

人心齐,泰山移。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正是检验这支队伍综合能力素质的“试金石”,而夏季防汛只是船管处工作的一个缩影。

“航测503”船船长杨建军介绍,航测工作具有季节性强、航区远的特点,上游航道急流河床,中游九曲回肠,下游江宽浪高。同时,船舶测量多是横向作业,与航行船舶交叉行驶,尤其是在船舶密度大的下游地区,作业困难,危险系数大,对船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杨建军感慨:“几乎就是看天吃饭,只要船开出去了,工作就不分白天黑夜,有时一个月才靠一次码头。”

船管处共有2条趸船和7艘测量艇,职工五十余名,其中80%都在一线工作,大家聚少离多,如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船管处提出了“一部手机就是一本书”,把“微课堂”搬到了手机微信,打造图文并茂的“指尖微课堂”,并进行定期考查,以确保员工的学习质量。

正如叶忠所说,“船走得再远,党性修养不能少,业务培训更不能掉链子,像杨船长这样的老师傅还要搞好传帮带。”

他还创建了船管处微信群,让大家能随时随地畅所欲言。同时,通过微党课、微培训、微创新等“微课堂”进工地、进船舶、进班组、组织开展QC小组微创新活动,在各党支部打造绿色“小书吧”、创新“小天地”及温馨“小课堂”,让学习氛围无时无刻不在,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船管处开始创建“三微工作法”党建品牌,即“微制度、微课堂、微处方”。经过一年的实践,“三微工作法”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其中微课堂里的“微创新”,鼓励大家围绕节能环保、测绘生产、设备管理等方面,以党员带头组成创新小组,积小创新为大创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就是水手长老莫,走进创新工作室,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工具一应俱全,其中很多都是老莫的“私藏”;老莫喜欢搞发明创造,比如焊接趸船扶手两边的花盆,设计自动缠洗把的机器,目前还在申请一项国家专利。令人叹服的是,老莫对绘画的热爱一点不亚于工作,作品中既有清新明媚的航道春天,更有鲜艳似火的航标灯……虽然年过五旬,但老莫身上散发出的活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新的火花正蓬勃迸发,为“三微工作法”注入了新的内涵。

同舟共济 爱船如家

党建强起来,人心聚起来。

“爱船如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中,以对待家的态度对待船艇,以对待家人的态度对待同事。

温馨四溢的“水上书吧”为每个人编织了“诗与远方”美好向往,工作之余,大家泡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又或约三两好友一起下棋,比试一下打水手结;墙上的合影照片以及便签纸上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无不传递着一个信号:我们是一家人。

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相互帮助。

“张云鹏”,这是一个未曾谋面的受访者,但几乎每个提到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任劳任怨、技术一流,“十八般武艺俱全”的木工、焊工、油漆工、电脑工……总之,工作以外能干的他全干,即使在家休息,只要单位有事,哪怕是同事电脑的网线不通这样的小事,他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90后的方祥顶既羡慕又钦佩地说:“张云鹏是入党积极分子,更是我的榜样!”

30岁的水手张金山是一名社会化用工人员,值班时勇敢救助一起落水少女,说起他的英雄事迹,他却说:“那种情景,不管谁值班,看见了都会救。”有一次,他的右手无名指受伤,指甲脱落,十指连心的痛楚可想而知,当时船上人手紧张,他坚持不请假,咬牙坚守岗位。

黄岭和杨国林曾是长江航道学校的老师,2016年学校取消后人员分流来到了船管处。从讲台回到船台,书本中的知识变成了真刀实枪的工作场景,一时让他们措手不及。

杨国林说:“一切从头开始,怀着一种空杯的心态。”

两个人发挥教师所长,为微课堂制作了大量的课件,把大课堂搬上了小船头,使党员教育常态化、职工培训系统化,涅槃重生让他俩重新找回了自我。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船管处工作的两年,我真正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每个人都有跌倒的时候,我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我,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 方祥顶情不自禁地说。

作为船管处的掌舵人,叶忠的妻子身患癌症五年,可他从未在人前流露过一丝的哀怨,更未因家事耽误过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信念里只有一个字:扛!

这是一份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他们以船为家,同舟共济,彼此温暖着相互的心灵。这里不仅仅是13名党员的战斗堡垒,每个同志都像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鲜艳的党旗永远在船头高高飘扬!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