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9日 星期

零容忍执法 不留监管“虚线”


□ 本报评论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若法治“红线”下,监管留“虚线”,无疑给了非法砂石运输者法外偷生的一线之地。因此,对待非法运输砂石的行为,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治一起,绝不姑息,以零容忍的态度频施重拳,让非法采砂运输船无处遁形。

纵观整个海砂盗采、运输和使用的非法链条,船舶运输处在中间环节,事故隐患多、安全风险高、管控难度大。首先,大量的内河船以“打游击”的方式逃避监管,导致“发现难”。其次,一些现场巡航发现的非法船舶,拒不接受指令,对抗监管,形成“控制难”。第三,被查获的船舶拒不配合海事部门调查取证,致使海事行政处罚实施和执行非常困难,造成“处理难”。最后,非法采砂船舶往往无法达到安全遣返的技术要求,不能保证遣返途中的航行安全,海事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召回难”。

打破执法瓶颈,就是要形成监管合力,拓展政府部门协作的深度。内河船非法从事海上运输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危害突出、根源复杂,必须依托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全面负责”的综合治理体系,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确保执法不留盲区、打击没有边界。

打破执法瓶颈,就是要突出重点整治,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既要“堵”,必须要堵住装卸源头,充分发挥VTS、AIS、CCTV、无人机等作用,对海砂开采点和装卸作业点的非法内河船舶进行精准打击;更要“管”,尤其要管住船舶源头,采取驻点拦截、错时执法、弹性执法等针对性监管方式,防止船舶逃避监管。

打破执法瓶颈,就是要保持高压态势,突出依法惩戒的强度。法规的执行有赖于强有力的制裁,制裁不到位就等于纵容和鼓励违法。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取证和处理流程,提高执法效率,研究建立对非法从事海上运输内河船舶的检查、处置、遣返和刑事移交的程序,形成系统的惩戒操作体系,提高执法的威慑力。

打破执法瓶颈,就是要实行疏堵结合,扩展综合治理的广度。要加强诚信管理,研究建立内河船非法从事海上运输责任主体信用评级和多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将违法责任主体的信用信息纳入各级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工商、金融、保险等部门的作用,从市场准入、融资保险、高端消费等多维度、多角度加大制裁力度,形成对违法经营者的持续约束,迫使内河船船东主动放弃违法经营,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