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

科技创新引领航道智慧服务


□ 全媒记者 叶红玲 通讯员 贺莹莹 史迪文

科技创新是实现航道生产方式变革和航道事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长江宜昌航道局按照交通运输部和长江航道局的战略部署,全面聚焦公益服务,不断强化科技兴航,充分运用数字航道及电子航道图的建设成果,努力提升航道运行和维护管理的质量、效率,积极助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长江航道的现代化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科技发展成果。

优化管理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

“长江宜昌航道局建局21年来,为适应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水平,不断完善‘研、建、运、维、管’机制,加大科技信息方面的投入,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管理效率,为船方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长江宜昌航道局副局长董正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建立科技信息化项目库,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方面,尽可能做到向生产实用型项目倾斜,向基层单位倾斜。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基本形成了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到集体研究科技含量较高的解决方法,再到方法实现的科技项目生成模式。”该局航标处处长余大杰介绍。

只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该局大力推广应用自主研究的行之有效的航道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对科技服务航道的认可度。通过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科技上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改进工作方法的积极性。据统计,该局通过自主项目研究应用,共计完成QC优秀成果49项,其中4项荣获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优秀成果奖;3项测绘工程荣获全国测绘优秀工程铜奖;共获得国家专利6项、国家软件著作权3项。

在内部管理方面,该局积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全局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较为完备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全覆盖、高带宽、高可用,打牢信息化发展的基石;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再次提升,不久将率先在全线实现辖区100M/S网络接入和船岸无线专网宽带接入,为后续“智慧航道”、“应急指挥系统”、“云上长航”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资源整合方面,围绕辖区航道生产实际情况,以“数字航道”建设与运行作为科技创新工作重点,聚焦公益服务,加强与高校协同研发合作,有效整合局内技术人员,形成跨部门、跨单位的科技项目联合实施平台。

在对外服务方面,积极推广长江电子航道图应用,为船方导航提供保障,打造“手掌上的航道”,提供“指尖上的服务”;持续引进测绘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进无人机、无人船、多波束等新设施设备在航道测绘、疏浚领域的应用,为确保辖区航道畅通、安全、绿色、高效提供准确数据支撑。

锐意进取

推进“数字航道”建设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是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数字航道”和“智能航道”的核心和关键,对全面提升航道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航运管理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宜昌航道人知春江水暖之先,在这21年里率先在长江航道全线提出管理科学、立体监控、快速反应的“数字航道”发展目标。

长江宜昌航道局辖区既有库区航道,又有中游航道,芦家河、枝江、江口等重点浅险水道一直是航道维护管理的难点,也是通航保畅的关键节点。2003年,该局率先在辖区内建设了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实现了对辖区内航标的实时监控。并以此为基础,先后完成了长江上游鳊鱼溪至中游大埠街河段196公里的电子航道图2.0版、3.0版试运行工作,为长江数字航道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这十年间,长江宜昌航道局始终坚持科技兴航的理念,不断总结分析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应用经验,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积极开展鳊鱼溪至大埠街段数字航道建设。通过建设航道动态监测平台,航道维护管理平台,船载作业系统,终端通信服务、数据交换、应用服务总线,统一用户管理、工作流管理、短信等7个应用支撑平台,实现了我局辖区航标、水位站等实时监控和相应的业务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航标、水位站等异常报警。”该局航道运行处处长于海波表示。

据介绍,作为数字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航道图目前已经升级到3.0版本,且开发了手机APP,操作更为方便。通过实时更新航道动态数据,为广大船舶用户提供了非常准确及时的航道状况信息;各基层航道处通过电子航道图终端,能够精确地进行航标设置,大大提高了航道维护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长江干线数字航道联通运行工作。”董正法说。

据悉,今年8月20日,长江航道局召开了长江干线数字航道联通运行推进会,为做好联通运行专项工作,长江宜昌航道局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长江宜昌航道局长江干线数字航道联通运行专项工作方案》,提前做好宜昌段数字航道升级工作,确保各时间节点有序有力落实。

积极探索

运用高科技提升服务水平

“新形势下,随着船舶大型化、多样化需求的增多,社会对长江航道维护尺度及服务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怎样去适应变化,为船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以先进技术及设备运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的维护方式。同时,不断丰富数据来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可靠的航道信息服务,从而拓宽航道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支撑面。”董正法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有发展和突破。长江宜昌航道局辖区既有库区航道,又有中游重点浅险水道,航道条件较为复杂,为了切实加强辖区重点河段、桥区、码头、港口、桥梁等区域的监控,下一步该局将会增补高分辨率的视频监控点,更加有效地保护航道资源。

水位作为日常生产的重要应用数据,该局在数据采集、整理、保存、应用等方面逐步引进视频自动采集、软件自动处理应用的手段来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据了解,下一步,该局将开展水位管理模块升级开发和AIS功能应用开发,通过水位管理模块的升级实现对历史数据水位变化趋势和变幅的分析,为尺度发布提供依据,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利用可航水深为行轮服务。

无人机可实现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是高科技技术的集中载体。今年3月,长江宜昌航道局率先在航道测绘领域使用无人机。“以前辖区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日常检查和踏勘主要靠人工完成,费时费力,有些区域无法有效观测到。通过采用无人船远程遥控、自动上线测量、全景视频、避让、数据后处理等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观测区域范围,降低了船舶和人员的安全风险,且工作效率、测量质量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余大杰说。

无人机在航道维护管理中还可以搭载测量设施设备,通过空中建模的方式,实现地形、地物地貌等的观测功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丰富数据采集手段、提高测量效率。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21年的不断创新和思索,成就了长江宜昌航道局科技方面多项零的突破;21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换来了长江宜昌航道局科技兴局的全新风貌。借着建设“黄金水道”的东风,凭着长江宜昌航道局不断壮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未来将会在科技服务长江航道上做出更多探索,取得更瞩目的成果!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