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记者 鄢琦 记者 顾磊)11月29日,记者从安徽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今年大力推进船舶标准化,加快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和沿江非法码头整治取得显著成效,还沿江两岸绿水清山。
当日,记者沿铜陵滨江大道一路前行,来到滨江生态公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2014年港口岸线整治前,这附近就是长山磨料厂,污染严重,临江却不见江。经过近几年的整治,现在有了滨江公园,有了码头书屋,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和铜陵的城市名片,也成为安徽水运加快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以来,该省已累计拆解、改造、新建船舶15630艘,其中,拆解老旧运输船舶5037艘,拆解通过京杭运河干线过闸小吨位船1247艘,拆解单壳油船、单壳化学品船107艘,改造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船舶9215艘,改造单壳油船、单壳化学品船20艘,改造兼营内河运输的沿海单壳油船1艘,新建LNG动力示范船2艘,新建高能效示范船1艘。船舶整体安全、环保水平显著提高,运力结构更趋合理。
同时,加快船舶靠港岸电设施建设,截至11月28日,该省列入2018年岸电改造任务的23个集装箱码头、大型货运码头已完成22个,完成年度任务的95.6%,其他码头岸电改造正在稳步推进。
持续推动沿江非法码头、无证经营码头及重点水域港口码头“未批先建”专项整治工作。目前,沿江224个非法码头已全部拆除,并通过了国家长江办现场核验,沿江各市均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防止反弹。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无证经营码头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共排查990个无证经营码头、砂石堆场,截至10月15日,已完成整治901个,占总数的91%。在重点水域港口码头“未批先建”整治活动中共核查34个“未批先建”码头项目,截至9月30日,已完成整治21个,还有13个已纳入该省无证经营码头专项整治行动中一并进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