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7月19日 星期

真抓实干铺就柑坳村的幸福路


□ 全媒记者 周佳玲 通讯员 周鑫 甯千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救生衣的正确穿法吗?请跟着我的示范来一遍哦!”暑假来临前,宜宾市屏山县航务管理处工作人员潘虹霖来到屏山县屏山镇柑坳村小学,为全校近百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课。

“潘孃孃,你今天的这身衣服真漂亮!”在柑坳村小学生们眼里,这个孃孃穿白色制服的日子并不多见,脱下这身海事制服,她就又成了村里人熟悉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2018年5月,潘虹霖主动请缨来到柑坳村。一年多来,她带头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牵头开办“坳硒红”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民夜校”给村民们讲政策授技能……30岁不到的她,已从机关办公室里的“小潘”变成了奔波于田间地头的“老潘”,也成了村民们心中的好书记、知心人。

探出路子

产业扶贫开启“造血”功能

6月初的柑坳村绿意正浓,生机盎然。村道两边近两米高的砂仁正待开花,山坡上300亩茵红李挂出弹珠般大小的绿色果实,山林中散养的跑山鸡和黑山羊随处可见。柑坳村壕沟多、耕地少的地理环境正孕育出一片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产业。

“郭队长,又来看你家李子长得好不好哦?”

“是啊,今年李子长得比去年好多咯,梳果梳得勤,肥料也给得及时,估计有个好收成哦!”柑坳村大坡队队长郭元海一边笑吟吟地回潘虹霖的话,一边忙着给长密了的果子再次梳果。

“今年我家12亩茵红李是第二年挂果,产量算不上多,3到4吨也是有的,估计每斤能卖到3块左右,肥料和药品大概只花了2000元,整个算下来也能净赚2万左右,这比去年还是好多咯。”对于即将兑现的收入,郭元海的喜悦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到,去年是柑坳村茵红李挂果的第一年,因缺乏有效管理和技术指导,整体销售效益并不佳。痛定思痛后,潘虹霖主动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农技员商议成立茵红李专业合作社,2018年12月,“坳硒红”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起来,形成了“农户+专业合作社+销售”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通过合作社买肥料药品比我们自己单独买便宜了三分之二,农技员还可以随时指导,现在剪枝、梳果、打药都不再靠经验盲目干了,有了好的管理方法,明年我家李子收个7、8吨估计也没问题。”虽然合作社在统一销售上的优势还未体现出来,但看得见的好处依然让郭元海对茵红李产业满怀信心。

“现在申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由最初的10户增加到了30户,我们也打算再建立‘产业示范户+党员’的机制,争取让党员和示范户共同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潘虹霖说。

为了让村里的茵红李运送更方便,在潘虹霖的争取下,屏山县航务管理处为村里免费提供了300多吨河砂,修建了一条1.2公里长的产业路。“以前山中小路只容一人背着背篓上下,一次最多背三五十斤,来来回回要好多趟,现在可以开着摩托车、三轮车上山,方便多咯!”郭元海说道。

播下种子

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村支书张桥介绍,在潘虹霖来到柑坳村之前,村里已经经历了三任驻村书记,危房改造、道路修建、饮水入户、网电改造等基础设施此前均已完成,现在重心往村民综合素质整体提升阶段偏移。脱贫攻坚战越到后面越如滚石上山,越需要响鼓重锤。用张桥的话说:“现在舞台已经搭好,剩下就看村民们自己的表演了。”潘虹霖认为,她就是那个在村民“表演”时使劲擂鼓呐喊的人。

“以前我们村等、靠、要的想法很严重,但是通过一任任驻村书记宣讲教育、实打实的帮扶,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只有勤劳才能致富。”柑坳村文书刘江说道。

“刘高伦兄弟俩的例子就比较典型。”刘江介绍,刘家兄弟俩以前靠种点玉米过活,家里置房还欠了些外债,潘虹霖等驻村队员多次上门动员后,2018年6月,刘高伦终于同意到屏山县对口的帮扶县——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务工。“现在刘高伦每月有固定工资3000多,屏山县还给这些贫困户提供了一笔务工补助,今年3月,他又把他弟弟带出去挣钱了。”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但是要村民们转变思想,一蹴而就行不通,更多的功夫还是要做在平时。”潘虹霖说道。为充分激发并培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做到物质、思想双脱贫,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潘虹霖带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在村中积极开展诚信感恩、勤劳致富、团结互助、环境优美、助(脱)贫先锋五个类别的星级户评选活动。

“活动开展半年多以来,明显感觉到村里风气好了不少。以前村民习惯乱扔垃圾,现在大家都把垃圾收集归类放置,村容村貌整体改善;以前村委会开会还偶有迟到现象,现在九点开会,八点半不到村委会楼下摩托车就停了一排;大家现在也非常积极来问政策要支持……”张桥笑着细数村里这些可喜的小变化。

挑起担子

心系村民践行帮扶责任

“在忙啥子嘛?来我屋里头摆哈龙门阵嘛?”

“不摆咯,我还有点事!对咯,你家里有鸡蛋没得?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记者在村中走访时,不断看到有村民和潘虹霖热情地打招呼。尽管驻村时间才一年,但村民们和她已经熟络得很,村里小孩见到她时也总会喊上一声“潘孃孃”。自担任柑坳村第一书记以来,潘虹霖不仅致力于扶贫政策的落实,还从生活小细节着手帮助困难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她对我关心得很,经常来问候我们,有时候大雨天蹚着泥巴路都要来!我儿媳眼睛高度近视,她就主动帮我们申请大病医疗救助;我儿子儿媳在温州打工,工资不高,她这两天又在帮他们联系去海盐县务工,说是那里条件更好。”继光组74岁的宋培祥婆婆感激地说道。

在柑坳村村民眼中,潘虹霖是个“热心肠”。莲花组王树君家,公婆二人均身患重病长期卧床在家,老公公李德海因视力障碍,身体虚弱,很久没有到集市理发,潘虹霖入户走访之际,就上门为老人亲自修剪头发,并赠送了一套电动理发器。

“驻村的这一年,农村工作从不熟悉到熟悉,贫困户从不信任到交了心,这一路上我也锻炼和成长了很多。”潘虹霖说,驻村工作她并不觉得苦,反而有点甜,唯一遗憾的就是陪家人的时间太少。

“很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虽然我的儿子现在才三岁,每天都在电话里要我陪他玩,但是现在的工作更需要我,或许以后他会明白我的坚持,也希望他以后在人生道路上有自己的坚持。”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谈起心中的愿景,潘虹霖说:“待到脱贫攻坚胜利时,我希望我们村产业能发展得更好,村民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强,村里的广场舞重新跳起来,真正迈向和谐‘四好’新村。”说这话时,潘虹霖眼中绽出的自信光芒,深深地照进了人们的心窝里。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