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

精测细绘助力世纪工程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全力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

□ 全媒记者 龙巍 通讯员 穗测宣

10月23日,中国珠海。历时近九年建设时长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在全球目光聚焦下正式开通。这意味着这座总长55公里,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也是最长的跨海大桥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

“为有幸参与港珠澳世纪工程而自豪。”这一刻,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以下简称“广州海测”)的测绘工程师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因为港珠澳大桥详尽的海底地形资料是由广州海测量身定制,历经10年多,他们终于在这一刻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专业高效

多方位满足设计和施工需求

“2008年11月,广州海测就开始对港珠澳大桥桥区水域水下结构物进行扫海调查,为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定稿争取了宝贵时间。”广州海测中心主任何开全向记者介绍,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广州海测完成了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各个阶段的勘测工作,采用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先后对桥区水域、广州港出海航道、临时航道、特种水域进行了全面的勘察测量,包括外业扫海测量、专题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三大部分,测量面积324.5平方公里,为大桥最终建成通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在航运繁忙、海况复杂的珠江口水域完成,涉及人工岛、海底隧道等建设施工,以及隧道沉管运输、桥梁大型构件运输、临时航道开辟及转换、施工船舶避风水域选址等诸多问题。”广州海测中心副主任刘庆东表示,为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广州海测投入多艘专业测量船舶,使用包括旁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海洋磁力仪、多波束测深系统、船载三维激光等先进的勘测设备,创新综合运用多种勘测工艺,查清了已有管线、管道、光缆、沉船、炸弹等水下结构物,并全覆盖获取重点航道、浮运航路、避风水域的水深情况,为大桥前期总体布置、施工建设期的安全保障和运营期监管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支持。

根据港珠澳大桥的实际工程需求,广州海测在总体设计阶段查清桥轴线两侧已有管线、管道、光缆、沉船、炸弹、沉船、沉锚、礁石等水下结构物和障碍物,为桥轴线最终布置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大桥建设施工期间,掌握广州港出海航道、临时航道、九洲航道、江海直达航道、青洲航道、沉管浮运水路、防台避风水域最新水深情况,保障大桥建设顺利进行,维护上述航道及水域通航安全;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完成桥区水域水上水下三维扫描扫测,摸清水下碍航物遗留情况,同时立体直观展示大桥总体风貌。

为配合港珠澳大桥施工和通航监管,广州海测在近三年制作了水上安全监管所需的港珠澳大桥航道航行图、专用示意图、高速客船航线调整示意、施工公告图和各类航线示意图等专题示意图55幅,总印数达10万余份,并制作了《港珠澳大桥施工宣传及海事工作图册》,获得了海事管理部门、大桥管理局和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

科技创新

量身定制通航环境数据系统

“测区内有航运异常繁忙的广州港进出港航道、榕树头航道、铜鼓航道、九洲航道等,日均船舶流量达4000多艘次,参建船舶上百艘;同时,为了施工安全,划定了大桥上下游警戒区,测量船舶作业需时常避让往来船。测量作业时安全压力大。”测绘业务科科长王宇凯回忆道。

为加强港珠澳大桥施工水域附近船舶通航安全管理,广州海测以项目测量数据为基础地理信息,结合已有的水文数据、全景数据、航标数据,以业界领先的AraGIS Server为开发平台,建成二维、三维、遥感影像结合的GIS系统——港珠澳大桥通航环境数据服务系统,整合和发布电子海图、三维水下地形、全景影像、水文通报等服务,完成了从单一测量结果提供到多维立体信息服务的完美转化,成为业主、海事、海洋、施工建设等单位日常管理及监管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

为满足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的需要,广州海测建成“港珠澳大桥水文信息网”。在大桥附近水域建设和升级了舢板洲水文站、九洲岛水文站、内伶仃岛水文站、四尺岩水文站,每5分钟采集一次水位、流速、流向等数据,为大桥的岛隧施工、沉管浮运、日常监测提供最新最准确的水文信息。

“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创多项世界之最,需要以更高的标准开展勘测工作,特别是在质量管理、精度控制、成果展示等方面有不少开创性的要求。”刘庆东表示,广州海测针对前期水下结构物勘察,充分发挥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功能,在采集基本的水深数据的同时获取波束的水柱和反向散射数据,能提供更为清晰的海底地貌和水体图像,更详细地反映沉船、管道等物体的特征,进一步确定了探测目标性质和最浅水深,在多波束新技术应用领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广州海测还对大桥及附近水域进行水上水下三维建模,首次将船载三维激光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结合使用,解决了系统整合、定位精度、后期数据镶嵌等难题,模型具备可视化、可量测性,为该技术的成熟应用提供了实证借鉴。

三地合作

推动粤港澳基准统一

港珠澳大桥这条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首条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境陆路交通干道。一桥连接三地,不仅将有力促进三地的经贸和人员往来,也将打通港澳和珠三角西部发展的“任督二脉”,从此天堑变成通途。

“大桥勘测涉及三地的水位基准面差异,广州海测与香港、澳门的海道测量部门充分合作,通过同步验潮、水准点联测、控制点比对等方式,完成了三地水位基准面校核工作,为大桥三方施工建设提供了准确统一的水位基准。”何开全向记者介绍,作为与香港一衣带水的邻省,广东与香港、澳门在交流合作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香港作为世界著名海运港口,航路四通八达,多条航道与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辖区相连。在粤港澳海事不断深化交流合作的大环境下,广州海测与香港、澳门测绘部门保持了良好的日常业务交流,共同为粤港澳湾区海上经济活动提供精准的测绘信息服务。

“由于大桥本身的影响,加之附近水域又是高速客船等船舶往来粤港澳三地及进出珠江口的交通要道,水域情况复杂、地理位置特殊、通航密度较大,为此三地联合编制了《港珠澳大桥及附近》海图。《港珠澳大桥及附近》海图涵盖了港珠澳大桥及大桥毗连水域的航道、航标、岸线、码头、桥梁等信息,与已发行的该区域附近其他海图形成序列,共同为港珠澳大桥附近水域过往船舶及港珠澳大桥安全提供航海保障信息服务。也为三地在水上勘察、海道测量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何开全说。鉴于在港珠澳大桥上的成功应用,相关的勘测内容、手段、方式、周期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大型水上工程测量服务的模式,具备较强的可推广性,迅速在之后的虎门二桥、深中通道项目上得以应用,并已得到充分认可。

“港珠澳大桥开通了,我为日益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测绘人,我也非常自豪”——测量队副队长王久表示;“港珠澳大桥开通了,这里有我们的足迹和记忆”——高级设备工程师王华强表示……

无数个日夜的鏖战,广州海测的工程师们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与时间赛跑,一次次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目标,测绘项目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全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奋斗者、贡献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