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7月11日 星期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 全媒记者 甘琛

7月8日,在距离黄骅港码头50公里处,记者看到,总投资1000亿元的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正加紧建设。

随着2007年渤海新区的成立,沧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优势向沿海集中,项目向沿海聚集,开放向沿海突破,沉寂多年的“苦海沿边”春潮萌动:一部“精卫填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一个个奇迹在这里诞生。

老煤港吃上“旅游饭”

去年8月,沧州市首座海港旅游码头——渤海新区东渡码头投入试运营。据文献记载,沧州渤海新区是古代徐福东渡的入海口。2000多年后的今天,“徐福东渡”大型实景演出再现了徐福出海的历史场景,展现出沧州渤海新区厚重的历史与绵延的文化传承。

东渡码头的前身是黄骅港河口港区千吨级煤炭码头,始建于1984年,是沧州第一个自有海港码头。然而,随着沧州渤海新区的跨越发展和20万吨黄骅大港的建成运营,该码头因吞吐功能偏弱、环境制约等因素,不再承担货运功能,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决定将其提升改造为旅游码头。项目投资超1.2亿元,一期建设项目包括48个泊位,以及港池、码头上下客区、博物馆、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文化旅游纪念品展销广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设计年客运量为20万人次。

昔日近于荒废的煤炭港已悄然变成集客运、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码头,与规划建设的黄骅港游轮码头,将形成呼应之势。

世代生活在海堡渔村的张伟向记者介绍:“以前,码头这里都是淤泥,周围更是盐碱荒滩寸草不生,根本想不到现在竟然焕然一新变成了旅游码头,环境好了,体验徐福出海情景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渤海新区文化旅游办公室主任杨勇介绍,改造提升后的东渡旅游码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是华北平原直至晋、陕等广大腹地区域游客海上旅游最便捷的出海口。

“盐汪子”摇身变景区

以前的渤海新区,临海是一片片整齐的盐池,辽阔的渤海湾孕育了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有的滩晒制盐工艺已落后,占地面积大、效益低,原盐产量低而不稳,荒凉的盐池成了一片片“水汪子”。

2016年,沧州渤海新区提出推进盐场区域旅游整体规划开发,依托滨海优势,将部分盐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海盐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海盐世界”观光区、沧海文化风景区。其中,沧海文化风景区项目总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水域约15平方公里),基础建设投资总额33.55亿元。着力建设“海洋科普、湿地净化、教育科研、商住综合服务及滨海养生”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带,包括5.8公里的人造沙滩、水上乐园、大学城、中国文化城、沧南山文化主题乐园等25个科教、休闲、购物、娱乐、度假等子项目,投资总额达600亿元以上。

原来无人问津的盐碱荒滩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升值,效益趋好,吸引首都城投等国有大型企业前来投资,为沧州渤海新区新增常住人口约3万人,年游客量预计达到100万人次。

苦海沿边蜕变项目聚集区

在改革开放之初,这里有海无港,未能聚集起现代化的产业和现代化城市,只能“捕鱼晒盐”。40年后,昔日的苦海沿边、盐碱荒滩已难觅踪迹,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2002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建成通航,一举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此后,黄骅港吞吐量一年一个新台阶,2017年达到2.7亿吨。如今,黄骅港已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3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成为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深水枢纽大港和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依靠黄骅港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政策优势,渤海新区因势利导,在加快集装箱、液体化工、原油、矿石等专业码头群建设的同时,密切与冀中南、晋中南等腹地经济互动,将港口业务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延伸拓展,进一步扩大了港口辐射带动能力。

在港口带动下,渤海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7.4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2亿元,同比增长5.5%;全部财政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同比增长89.8%。

项目建设也成“燎原”之势。总投资逾400亿元的港口码头群、总投资166亿元的鑫海炼化一体化等“大块头”项目,成为渤海新区的“顶梁柱”;神华机车修造基地、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等富含科技元素的高品质项目,成为渤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

现在的渤海新区,几乎每天都有项目洽谈,每周都有项目签约,每月都有项目开工。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渤海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热潮方兴未艾,成果愈加丰硕。

借海行船,依港而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觉醒的沧州人一举打破“苦海沿边”的多年困局,正走进“一港双城,三带四区”新时代。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